安徽徽州(今安徽歙县)的砖雕,历史悠久,雕刻精细,别具一格,名闻中外。古代雕刻多以浮雕为主,少数也有浅雕的。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,雪白的粉墙,水磨青砖的门罩、门楼、八字墙等。像这样的整体建筑,砖雕装嵌其中,十分和谐协调。徽州砖雕是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遍及城乡。至今还保存在明、清时期古建筑祠堂、大厅、寺庙、书院和民居中。砖雕广泛用于门楼、门罩、八字墙、安全窗、尾檐、尾顶、尾翎及牌坊、神位龛座等,使建筑物典雅、庄重,富有主体效果。现代建筑采用大型壁画、照壁及豪宅家中,使徽州砖雕大放光彩。“门罩迷藻悦,照壁变雕墙”是徽州砖雕应用的真实写照。
徽州砖雕的起源
这些制作技艺精湛,雕刻之美,内容丰富,观赏又好,保存年份长的砖雕是徽州民间杰出匠师的智慧结晶。它的起源应追溯到汉画像砖的形成和发展。根据研究,出土的一些汉画像砖都是模印砖坯,在湿的泥砖坯印上各种图案,放到窑中烧制而成。镶嵌时再进行修刻而定型。图案有滚龙、帷幔、飞雁、力士、伎乐、花卉、连环图案。由于雕面高低起伏产生明暗效果,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。徽州歙县古墓葬中掘出的汉砖,规格一般有为30×14×6厘米,砖正面有麻布纹,砖侧面有字和纹饰,质地非常细腻坚固,风格古朴典雅,可见其所具有的刻制工艺水平。
从出土情况看,汉代的像砖全国分布十分广泛,陕西、河南、四川、山东、安徽等都有出土。
虽然汉画像砖大部分作用墓室的壁饰,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砖雕被广泛地用到寺庙、佛塔、建筑、古民居上,从大量存在的建筑中找不到与汉、唐时期的渊源关系,但从烧制砖坯雕刻这一点上,是不变的事实。如古徽州府的黟县、绩溪等砖雕,都是在湿的垅坯上雕刻各种图案而入窑后烧制而成,这一点与汉画像砖的工艺有着渊源的关系。如明代住宅的吻默、鳌鱼等,也是模印烧制而成的,明初的砖雕手法,平底浑朴、粗放简炼,风格接近于汉画像砖。
徽州多处山中,地狭人稠,粮食缺乏,生活之源依于放山,《徽州府志》载:“山民多技艺,或贩负就食他耶……”“无徽不成镇”。相传古徽州人由于地理环境的缘由,迫于生计,小时候跟父外出经商,或习艺、贩运土特产以及茶叶、贩盐等经商外地,因此手工业、商业逐步繁荣,使商人资本活跃。徽州商人已有丰富雄厚的经济能力,直到清乾隆时,徽商遍及天下。徽商除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外,为了光宗耀祖,造福子孙,集资在家乡大兴土木,营造祠堂庙宇、建院学宫,并极力追求富丽堂皇,不计重金,特别是门楼、门罩、八字墙等处,装饰少不了砖雕。于是形成了“千日门楼百日房”之偐。也许是多年的建筑装饰的积累,或成一种习惯,徽州砖雕在当地的建筑中,形成了它有普遍性的建筑砖雕装饰风格。也从客观上造就了一支能工巧匠的庞大技艺人才,而恰好地满足了山民学艺谋生的愿望。因此,土木砖石匠工,相互融入,取长补短,世代相传,传承至今。
徽州砖雕在古时就有“徽州帮”说,歙县南乡是砖工的故乡,南乡自然村很多,如街口、大阜、岔口、半山田、安溪等处砖工盛多,大多以砖工手艺为生计,故“徽州帮”也是南乡等地,它分布在全国各地,故徽州砖雕也就享誉全国,在全国各地中占有很高的盛名。
,徽州砖雕来源于汉画象砖,徽州在宋以后,商业经济颇兴,文化教育发达,人才辈出,为了达官,大建富宅,营造豪华气派,而且精致的祠宇园林,因此砖雕技艺更加精益求精。从简单朴素的纹理,逐步发展成复杂、细腻、华丽的结构,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营造技艺风格,并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徽州砖雕的来源基本概况。
徽州砖雕的制作方法
徽州砖雕是采用上承的、粘性好、无沙子、且细腻的泥土倾入泥池,与水搅拌,流入下一个泥池,一般要过4—5道泥池,然后打开槽门,注入低池,待泥土沉淀后,排掉清水,把沉淀的泥土堆在一个泥塘中,然后让水牛蒙眼脚踩,成糊状稍干后即可做成砖坯,然后入窑烧制。在烧制过程中,要掌握火候和封窑时的浇水程度,所以要充分掌握其技艺,不能太脆太嫩,脆易断,嫩难雕。这种技艺,徽州砖雕中老艺人中传承下来的很少。如今歙县冷水铺有一家古建材料厂,基本采用这种工艺,所以它出窑的砖坯在黄山市是定点的砖坯材料厂。
制作徽州砖雕根据考究基本可以分如下几道工序:
选坯:把质量上承,且易雕刻,比较细密的砖坯切割成所需的尺寸。
定稿:切割后把所需雕刻的图案根据切割后砖坯大小构画到砖面上。
打坯:即雕出画面的轮廓,确定其部位,区分出前、中、远三景这道工序,艺人需熟悉许多传统题材和画面的安排,做到胸有成竹,游刃有余。
出细:即精雕细刻。把打坯完成的轮廓再作具体的刻画,把人物、树木、亭台楼阁及山水,一一凸显出来。
修补:修补是粘补其断裂和局部沙洞。
过刀:修补后再进行雕刻,也称过刀。
拼接:雕好的砖雕,连在一起,拼接成成套的砖雕。
安装:拼好后的砖雕然后上墙安装。
徽州砖雕的结构
徽州砖雕一般用来装饰大门上的门楼、门罩。作为古民居出入口的门楼、门罩,选型多样,除了具有装饰美观外,其实也是挡住墙面上方流下的雨水,避免门上方墙体受潮湿,使石灰剥落出现不美观的斑痕,其鳌鱼吻长须,既美观又兼作避雷之用。门楼两向上凸起部分,高出墙体的尺半许,而后再从檐口向内用青砖砌起线三道,以此下延再递减,安装额枋,方框、元宝、横坊、匾额等,直至和墙面并靠近在大门上尺许。其中精彩部位,就是格枋,如北岸镇的潘家祠堂、吴氏宗祠等,运用圆雕、高浅、透雕、半圆雕、高浮雕等手法,高低起伏有度,别具一格的韵味,犹如一幅幅水墨画,清新淡雅。
额枋
是徽州砖雕门楼门罩华丽、精彩部位,一条额枋就像一幅山水,一个故事。通常用五块、七块、九块、十一块青砖拼成。画面一般以人物为主,有骑马、坐轿、打仗、儿童嬉戏等场面。在统一的平面上,深雕六七个层次,多可达九层以上,在厚不及几寸的青砖上,把人物活动和主要建筑物突起,使其层次感、透感、距离感,在光线下浮出阴影,确有雕塑之美。如现西园的一套十三神龛的门楼均为通景图,是徽州砖雕中精品之作。
方框与元宝
在徽州砖雕门罩中,在额枋上方通常有两个或四个元宝组成,再陪衬两排花边。元宝的题材多用春、夏、秋和冬、梅、兰、竹、菊等图,花边图案多用八宝及缠枝莲等图案。
在额枋下有一对狮子和方框组成,狮子有太狮、少狮,方框多取材于历史典故,如岳飞刺字,岳母住寒窑等。
窗罩与镂窗
窗罩大体和门罩相同,安装在窗户上方,其规模略小一点,精美的窗罩边配有花边装饰和角缘样图案,有人字、圆角、八方、万字、条环、梅花、水冰文等,其功能是景洞与花窗构成隔而不断、闭而不塞的空间效果,运用造园艺术中渗透、曲折借景等手法,达到丰富观层次,又赏室内景色,形成内外浑然一体的美观效果。如现在杭徽公路两边的景观马头墙,多采用镂窗、窗罩等手法。
照壁
照壁多用于现代建筑,大型酒店、景观墙上,在日益兴旺发达的,徽州砖雕充分显现其价值与功能。
另外,正吻、角牫饰、套兽、背兽等,是为了镇四方风霜、自然灾害袭击,为屋宇安全,寄托于神灵保佑。
徽州砖雕技艺特点
徽州砖雕根据地域不同,大致可以分为二种派别。一、黟县和绩溪(原属徽州府管辖)的砖雕是:在泥坯上雕刻好后再放进窑中烧制而成。这种砖雕出窑后易变型,安装时很费工、费时。二、歙县砖雕(原徽州府所在地)是砖坯烧制好后,在砖坯上进行雕刻,这种砖雕是典型的徽派砖雕,其制作工艺精湛,技艺水平很高,现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人很少。现在歙县地区流传的徽州砖雕技艺大致可分为二种派别。一种以歙县县城为界,南乡一片由现在正辉徽州砖雕雕刻艺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砖雕技艺,基本传承古代技艺特点。另一种以歙县县城的方新中、方乐成为代表的砖雕技艺,其特点接近现代壁画特点。两种派别,其制作方法同出一辙,而其特点却截然不同。
在日益发达的,大兴仿古建筑,百村千幢工程,使徽州砖雕大放异彩,我们要继承和传承技艺,让它永传世间。